药学部 ?张保寅
有数据研究发现,42%的65岁以上老人至少存在一种失眠问题,晚上睡不好,白天昏沉沉,睡眠障碍几乎成为老年人共同的痛苦。今天我们来谈一下老年人失眠应该如何处理。
一、失眠的定义及诊断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偶尔的一两晚睡不着不叫失眠。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按照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可以将失眠分为慢性失眠和短期失眠(如表1所示)。
表1?失眠的分类及诊断
诊断标准 | |
慢性失眠 | 必须同时满足条件1~6: 1.?根据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察,至少存在以下一种睡眠症状:(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4)在适当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 2.?根据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察,至少存在以下一种日间症状:(1)疲劳或全身不适感;(2)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5)日间思睡;(6)行为问题(比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7)精力和体力下降;(8)易发生错误与事故;(9)过度关注睡眠问题或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3.?以上睡眠和日间症状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的睡眠时间或不恰当的睡眠环境来解释。 4.?以上睡眠和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5.?以上睡眠和日间症状持续至少三个月。 6.?以上睡眠和日间症状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 |
短期失眠 | 符合慢性失眠第1~3、6条标准,但病程不足3个月和(或)相关症状出现的频率未达到每周3次。 |
二、老年人失眠应如何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对于老年人的失眠问题,首选非药物治疗,如睡眠卫生教育;其次才选择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能够缓解老年患者的失眠程度,提升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能很快缓解失眠症状,且效果持续时间长达数年。具体做法包括:(1)睡前4~6 h内避免接触咖啡、浓茶或吸烟等兴奋性物质;(2)睡前不要饮酒,特别是不能利用酒精帮助入睡;(3)每日规律安排适度的体育锻炼,睡前3~4 h内应避免剧烈运动;(4)睡前不宜暴饮暴食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5)睡前1 h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刊和影视节目;(6)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光线及温度;(7)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同时,老年失眠患者可进行放松训练和睡眠刺激-限制疗法,具体包括:(1)只有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超过20 min不能入睡就离开卧室从事些简单活动,等有睡意再返回卧室;(2)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视频、思考复杂问题等;(3)规律起床,同时避免日间小睡。
2. 药物治疗
当非药物疗法无法解决老年人的失眠问题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原则是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短期应用或采用问歇疗法,不主张大剂量服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目前临床治疗老年人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非苯二氮?药物(non-BZD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和具有催眠效应的抗抑郁药物。【再次提醒,酒精(乙醇)不能用于治疗失眠。】
非苯二氮?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和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可以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缓解日问功能障碍,疗效持续3个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无反弹;唑吡坦可以缓解老年失眠患者的入睡困难。另外,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苏沃雷生也可以缩短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后觉醒,耐受良好。褪黑素缓释剂用于55岁以上的失眠患者,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抗抑郁药物如小剂量多塞平(3~6 mg/d)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后觉醒。
老年失眠患者应尽量避免选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安定),也就是药店可购买的安眠药。这类药物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走路不稳、易跌倒和骨折等。
药师提醒广大公众注意,长期接受药物连续治疗的失眠患者应避免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带来潜在的失眠反弹和严重的精神症状。常用的减量方法包括逐步减少夜间用药量和变更连续治疗为间歇治疗。
参考文献略